







START SCHOOL开学季在即预防传染病
暑假即将结束,孩子们满怀期待地踏上返校的路程。可与此同时,一些传染病也悄悄“伺机而动”,准备在教室、食堂和宿舍里寻找突破口。作为家长,我们最关心的,就是如何让孩子少生病、少缺课。别担心,这份秋季校园传染病“防卷”手册,请您收好!

PART.01
为什么开学季是
传染病高发期?
1
人多且空间密闭:教室、宿舍、食堂空气流通差,病毒细菌传播快。
2
季节变化,免疫力下滑:秋冬气温忽冷忽热,呼吸道黏膜易受损,暑假作息不规律也会降低抵抗力。
3
多种病交替流行:呼吸道、肠道、虫媒病等在开学季可能同时活跃。

PART.02
哪些传染病是
开学季的“高频选手”?
根据国家疾控局8月26日发布的提醒,开学季需重点警惕以下三大类传染病:
呼吸道传染病:流感、麻疹、风疹、腮腺炎、水痘、百日咳、肺结核、新冠等。
肠道传染病:手足口病、轮状病毒性胃肠炎、诺如病毒性腹泻等。
虫媒传染病:南方地区需关注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、流行性乙型脑炎。

PART.03
三类重点传染病
的症状与防护
流行性感冒(流感)
症状
表现
感染后常有发热、头痛、咳嗽、乏力、肌肉酸痛。多数患者 3~4 天自行缓解,但咳嗽和乏力可能持续 1~2 周。部分重症患者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(ARDS)、脓毒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。
高危
人群
不仅是儿童,老年人、孕妇和基础病患者(如哮喘、心脏病)也需特别关注。
防护
措施
非药物干预:戴口罩、勤洗手,流行高峰期尽量避免人群聚集。
疫苗接种:建议每年秋冬季(9~10 月)接种流感疫苗。
暴露后预防:如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,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物。
⚠ 就医信号:高热不退、呼吸困难、精神反应迟钝,应立即就医。
轮状病毒性胃肠炎
症状
表现
俗称“秋季腹泻”。患儿常出现呕吐、腹泻、发热,严重时可致脱水、电解质紊乱,对婴幼儿危害最大。几乎所有 3~5 岁儿童都会经历一次轮状病毒感染。
防护
措施
疫苗接种:轮状病毒已有成熟疫苗,WHO 建议从 6周龄开始接种。注意:诺如病毒至今仍无疫苗。
手卫生:饭前便后、外出回家后都要用流水和肥皂洗手。
环境清洁:奶瓶、餐具要彻底清洗消毒,玩具、衣物定期清洗或暴晒。
⚠ 就医信号:频繁呕吐、尿量明显减少、嗜睡、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,应及时送医。
手足口病
症状
表现
潜伏期约 3~5 天,患儿会出现发热、口腔疱疹,手、足、臀部皮疹,部分伴有流涕、咳嗽。多数病例 7~10 天可痊愈,但少数会迅速进展,出现脑炎、肺水肿、循环衰竭。

防护
措施
远离传染源:避免与患儿共用餐具、玩具和洗浴用品。
手卫生与消毒:正确使用“七步洗手法”,接触患儿或粪便污染物后需含氯消毒。
环境通风:保持居室空气流通。
疫苗接种:EV71 疫苗可有效预防 EV-A71 型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,但对 CoxA16 等其他肠道病毒无保护作用。
⚠ 就医信号: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、嗜睡、惊厥、呼吸急促等,应立即送医。
其他需要关注的疾病
麻疹、风疹、腮腺炎、百日咳、水痘等均可通过疫苗预防。
南方地区的孩子,还需警惕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——蚊帐、驱蚊剂、清理积水是关键防护。
家长暖心提醒
若孩子出现发热、咳嗽或腹泻,建议先居家观察,必要时就医,不要带病上学。
家长也要关注自身健康,成年人接种流感疫苗、百白破疫苗同样重要。
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和医生建议,确保孩子完成全程接种,筑牢免疫屏障。

END
更多精彩内容
详见半岛新闻客户端
素材来源:国家卫健委官网、山东疾控、华山感染等
部分图片由AI生成
编辑/制作 武传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