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皖新闻讯初秋的淮河蚌埠段,水波荡漾,两岸景色如画。位于淮河中游的蚌埠闸枢纽工程是国家水网重要结点工程,在淮河治理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。8月25日下午2点半,大皖新闻记者随同2025年“千里淮河今安澜”采访团来到淮河干流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——蚌埠闸。

图为蚌埠闸
蚌埠闸横跨蚌埠市禹会区和淮上区,工程始建于1958年。蚌埠闸上距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约160公里,距下游洪泽湖出口中渡约217公里,闸上流域面积达12.1万平方公里。
据安徽省蚌埠闸工程管理处副主任李洁介绍,蚌埠闸上正常蓄水位控制在17.50米-18.00米(废黄河高程),调度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。在干旱期和用水高峰期,可适当抬高水位;而当预报有强降雨或洪水时,则会提前预泄,降低闸上水位,确保工程安全。
作为淮河流域中下游的核心水利枢纽,蚌埠闸在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。通过科学调控闸门开度,有效调蓄库容,保障沿淮淮南、蚌埠等地“生活、生产、生态”用水的动态平衡。在城乡供水方面,闸上水域是蚌埠市及上游沿线城镇的重要饮用水源。
李洁特别提到2022年的抗旱保水工作:“当时,蚌埠闸为抗旱保水需要,水电站累计停机105天,减少发电量1800万度,但换取了16.58亿立方米的宝贵水资源,用于保障沿淮人民生产生活用水。”对于农业灌溉,蚌埠闸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。淮北平原是安徽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,近千万亩农业灌溉用水,都取自蚌埠闸以上的淮河干流河槽蓄水。
蚌埠船闸是蚌埠闸的重要组成部分,由一线船闸、复线船闸组成,是淮河干流中段承上启下的重要水运控制节点。蚌埠船闸近年来以安全、廉洁、畅通、智能为工作理念,先后推行水上网格化便民服务、安全生产标准化和皖航通"水上ETC"过闸系统。安徽蚌埠淮河船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长春告诉大皖新闻记者:“通过这些举措,船舶待闸时间显著缩短,通航效率显著提升。”

图为正在通过蚌埠船闸的货轮。
在生态保护方面,蚌埠闸工程管理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践行绿色发展。2021年12月,作为引江济淮工程重要节点的蚌埠闸鱼道工程开工建设。这条总长642米的鱼道,专门帮助各类鱼类洄游。2019年,蚌埠闸水电站获批水利部"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"称号,管理处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措施,确保日均生态流量泄放常年达标。
如今,蚌埠闸工程管理区内树木苍郁,鸟语花香,既有"都市鸟岛"的美誉,也被赞为"天然氧吧",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。
大皖新闻记者 许佳 摄影报道 实习生 陈森阳
编辑 许大鹏